您现在的位置: 玉扇 > 玉扇分布 > 正文 > 正文

口泉火车站新中国工业ldquo固体血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7/9 13:16:19

今年1月3日,央视新闻直播间又一次将镜头对准了大秦重载运煤专用铁路上的大同地区湖东站发车场,一列列待发的长长煤列景象,蔚为壮观,令人震撼。紧接着,1月8日,央视“朝闻天下”和“新闻直播间”栏目,播报了中铁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干部职工在严寒天气下运输保证电煤运输的新闻,画面感人,事迹走心。

煤炭,作为工业生产的“食粮”,民生的基本物质需求,在非常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在山西,今有大秦重载运煤专用铁路,而在70年前,大同地区口泉站和口泉铁路支线,有一群铁路人奋战在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口泉沟里,将开采出的煤炭运出满足新中国的建设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今时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口泉产煤离不开火车运

山西大同的口泉乃是煤炭重镇,早些年口泉之名因此很是响亮,可以说它是大同煤炭的同义语和代名词。解放前中小学课本上都有口泉煤炭的内容,外国地理书上没有大同却有口泉,外地人有不知道大同的,却知道有口泉的。

年5月,大同和平解放后,有一个火车站和一条铁路线因运输煤炭发往全国各地而闻名天下,这就是口泉站和口泉铁路支线。为了多运出煤炭,大同铁路机务段的火车司机为共和国的建设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几代人情愿艰辛付出几十春秋,可歌可颂。

位于大同市南郊区(今称云冈区)20公里处有个口泉镇,地处口泉峪口。口泉是个煤炭重镇,口泉之名,据说因沟口有岩岭泉而得名。口泉位于大同煤田东部20米层的露头处,与永定庄南山的冒烟山、煤峪口南露天煤矿遗址和万人坑为一线。在技术不发达年代,也就是汉代,挖20米层露头煤时的人们,就是口泉最初的居民。据有关人员实地调查,口泉沟内明清前的煤窑遗址不少。宋代史料记载,口泉有炭市和炭牙子,说明口泉已既是个煤炭经销地,又是矿工居住的繁华集镇。

位于口泉区域内的口泉铁路支线,与北同蒲铁路线上的平旺站接轨,口泉站则是口泉支线的终点站。年4月,京绥铁路局为解决所需煤炭燃料,在大同西南开工新建至烟煤产区口泉的口泉站及口泉铁路支线,其为京绥(今京包)铁路线的支线,全长20.6公里,年9月通车。其后支线逐渐延长至永定庄矿、白洞矿以及王村矿,延长的部分称为矿山线。

大同解放后,成立了大同煤矿筹备处,之后改称大同矿务局。煤矿回到人民的手中后,先恢复生产后改善生活,各个矿的一切消费文化娱乐设施还未来得及考虑,口泉车站也就不单是煤炭列车编组和始发站,还成为各个矿的煤炭经销部和后勤部。从年起,大同铁路机务段新成立口泉机车队,担当起口泉支线和口泉站到王村矿(现为乔村集配站)矿山线的煤炭运输任务,曾经先后有多名蒸汽机车司机在口泉支线、矿山线上驾驶着火车无数次往返跑车。

火车一列列地载着煤炭运出去,也把粮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运回由各个矿分发售给职工和家属。其后,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在口泉镇设办事处,代办订购煤炭,也把所在城市的轻工日用商品运过来,使古老的口泉镇焕发了新颜。

司机口泉运煤险难不易

从口泉站到口泉沟尽头的王村矿矿山线,全长35余公里。在口泉沟一带,分布着大同矿务局所属永定庄、同家梁、白洞、四老沟、雁儿崖、红石崖、王村等大型煤矿,另有杏儿沟、胡家湾、魏家沟等地方国营的十几个大大小小的煤矿。

也因此,矿山线大都建在蜿蜒曲折的半山腰中,线路一侧是抬头望不到顶的七峰山,一侧往下是十多米的陡崖和探底的口泉沟。这条矿山线不是上坡就是下坡,上坡时最大坡度达26‰,也即一公里线路内有26公尺的高低落差。全线没有超过2公里长的直线,并且多有弯道与弯道几乎相连,装车站点之间几近相接,驾驶机车刚过了出站信号就很快看到下一车站的进站信号,线路最小半径小于米的地点达15处,使得司机瞭望极为困难,其线路复杂程度在全国铁路罕见。这使得火车司机有两怕:一是怕车列(无固定车次及编组的装煤车组由机车调运中称为“车列”)上山时爬不动坡,二是怕车列下山时停不住车。司机若没经过十年八年练出硬功夫,是“玩不转矿山线的”。

为应对机车牵引运装煤车列“上山拉不动、下山停不住”的难题,就需要司炉工、副司机和司机的动作协同默契。当驾车牵引装煤车列爬坡时,蒸汽机车愈加喘着粗气、吐着黑烟,司炉工挥汗如雨地铲煤把炉膛内的煤火烧得最旺,以保证高压蒸汽接近锅炉的定压,副司机负责控制好水位并兼顾邻侧的瞭望,司机邻侧为主瞭望,还要依着线路坡度和汽水供应程度,及时精准熟练地操作汽门和手把(汽门大小决定蒸汽供应量多少,手把决定方向和牵引力),以到达最优化给汽与调速。此既要利用好蒸汽动能闯坡有劲,也要防止动能过大使动轮空转耗能,这就要靠司机“有两把好刷子”。

当驾驶机车牵引装煤车列下山时,这是司机们最头疼的事儿。牵引30辆总载重煤炭约1吨的车列下山时,由于线路坡度大,导致车列向前方的纵向惯性加大,物理学上称之为运动中的物体产生附加推力,司机因此会频繁地使用制动机来降低过快的车速,使刹车的闸瓦与车轮踏面长时间死死地紧贴着以致摩擦得闸瓦高热并冒出火花,尤其是夜间下山车列这火花远看像是带上了“风火轮”,远看像一条游走的火龙;有时,也会因摩擦产生高温将闸瓦熔化或掉下瓦渣,陷入“无闸可用”的可怕后果。但如此频繁“撂闸”,又会导致制动风缸充风“跟不上趟”,出现“风压弱刹车软”的麻烦,一旦刹不住车,车列出轨后“放飏”顺坡散落,致车毁人亡。

所以,司机必须合理使用制动机,既不能超速驾驶,也不能频繁地使用制动,这最考验司机的“撂闸”技术。就是在这般车列开行条件下,口泉沟里的司机们个个都练成了“撂闸高手”。当年,司机们口中流传着这样的诙谐语:“开车倒好煤,就不倒霉;开车不倒霉,就倒好煤!”所说的“倒好煤”,亦即“运好煤”。

开火车也是个拼体力活

司机开火车也是个体力活。上个班一开起车就是十多个小时,退乘后还清炉、补充煤水、保养机车等,没有好身板是干不下来的。

在那个年代,开火车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其背后的艰辛只有司机自己清楚。火车驾驶室前是个巨大的锅炉蒸汽机,司机坐在驾驶室里开车时“烟雾缭绕”,基本上看不清前方的线路状况,每接近进出站和道口时,必须从临窗处半侧着探出半个身子在窗外观察信号灯,观察有无人员和车辆抢越道口,就一直保持着这样艰难的姿势。“夏天还好一点,凉快,冬天就受不了了,穿得再多都没用。”一些司机因此落下了肩周炎的毛病。

跑一趟车,司机、副司机、司炉工,分工明确,操作汽门和手把、撂闸、瞭望、铲煤、检查水位表、停站补水,以及呼唤应答等,非常辛苦,在炉膛的高温下个个汗流浃背,在散荡着煤尘煤灰的驾驶室里脸上只有牙齿是白的。那个年代,曾有一句话调侃火车司机:“远看以为是个拾破烂的,近看以为是捡煤球的,到面前一看原来是个开火车的。”

为保证车列下山时的绝对安全,每一节车皮的制动缸鞲鞴(活塞)就必须达到标准长度,车皮两端的制动通风折角塞门必须在开启状态。在此规定下,司机在装煤矿点将机车连接好装煤车列后,特别是在冬夜常有的刺骨寒风中,就由副司机也顾不上刚检点完炉火正浑身是汗时,就得立马穿上破棉大衣,再用细绳扎好腰际,从机车上下来往后走,顷刻间浑身冻成冰冷,从最后一节车皮往车头方向走着查看,逐一弯腰探头确认每节车皮底部的制动状态并做记录,用时20多分钟,真正体验到了“冰火两重天”。检查完毕后上车,将结果报告给司机,司机下山“撂闸”时心里就有数了。

开火车在矿山线上“倒煤”,规定机车牵引30节装煤车皮,有的司机凭借高超的操纵技术可以超载轴重牵引31节装煤车皮。司机们上个班要至少跑车王村矿两个往返,外加跑车永定庄矿一个往返。装煤的空重车单程在跑王村矿近1个小时的运行时间内,劳作最苦重的是司炉工,脖子上围着条白色毛巾,双臂挥舞着钢制大板锹,一锹紧似一锹地把煤从冒着火苗的灶口添加到炉膛里。煤就是火车头的饭,廉颇不老,能吃能干,车头胃口越好,火车跑得越快。用大板锹每锹铲煤约5公斤左右,动作既要运足力气又能用力恰到好处也讲究些技巧,几乎是连续不断铲煤达余锹次,往炉膛里添煤达5吨多重,中间还要爬进机车煤仓里扒煤捣腾到出煤口处,并在关键区段协助司机和副司机瞭望、检查水位表等。

穿“油包服”后生找媳妇难

那个年代,驾驶蒸汽机车做动力烧的是煤,牵引的车皮里装的是煤,维护保养机车离不开润滑油,司机、副司机和司炉工穿的蓝色劳动布工作服,机油浸润着煤灰煤面,混合成了“油包服”,要想彻底洗干净非易事。

他们在上下班坐火车跑通勤中,也有的人也免不了要坐一段路程的公交车,尤其是退乘后回家途中穿着一身黑乎乎的“油包服”,总是惹得其他乘客避让三尺远,尤其是年轻女子们那种瞧不起的眼神很让他们心里很不舒坦。还有,穿“油包服”的他们中,未婚的后生们找个对象也犯愁,就连条件一般的姑娘也会因为火车司机的“油包服”而拒绝见面。那个年代,曾流传着针对火车司机找对象的一句讽刺语,说是“有女不嫁跑车郎,油包难洗守空房!”

对此,有些讲究“美帅”的年轻副司机、司炉工,尤其是未结婚成家的年轻人,为维护火车司机的“高大”形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把“油包服”洗了。“油包服”很难洗,多用皂粉且费水又费劲,得用猪鬃刷子使劲刷,洗一身“油包服”得用一个小时左右。但在第二天出乘时,穿上洗得日久发白的工作服出门见了人,心里还是很用底气的。“油包服”穿不了多长时间,没几个月肘部、膝盖处就会磨出个窟窿,就由家中的老母亲或妻子用针线和补丁给拾掇好了。到第二年发新工作服时,旧“油包服”已经破损的没法穿了。

维护保养机车也非易事。矿山的温差变化大,外加冬春季大风扬尘和线路上行车时煤粉四起,机车各部件润滑受到严重影响,车身上集扬尘、煤粉、水汽混搭粘合成附着污垢,就像是披上了一层灰皮铠甲。分工擦车、给油的司炉工,就是到了三九天也得把机车擦得红是红,黑是黑,铜铁分明,锃亮如新。对该给油的部件则给足了油。不少的司炉工为此手上都布满了一道道血口子,留下那个时代的“红色印记”。

上夜班似“熬鹰”困乏难忍

开火车跑矿山线,上一个夜班12个小时,只要是在运行中,司机们就绝对不能有片刻的打盹,这是基本功,说起感受那叫个“熬鹰”。“熬鹰”,是老北京话,也称“熬大鹰”,是训练猎鹰的方式之一。意思就是不让猎鹰睡觉,熬着它,使它困乏。

司机们就似如“熬鹰”。机车在运行中,司机手握汽门和闸把,两眼紧盯着前方线路和信号灯,视线差时还必须探出上身和头到窗外嘹望行车前方,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副司机和司炉,负责烧火、瞭望、查看水位表等,忙得手脚难闲。那个年代,司机们上夜班前喝点小酒管得不算严,有的人就在上夜班前在家吃中午饭时喝点小酒,为的是好好睡个下午觉养足精神,再就是出乘中大杯地喝着浓茶,以此消抵困倦,驱走瞌睡虫。

当然,这些法子都是辅助性的,关键是靠人的自控意识。到了后半夜里两、三点的时候,有些出大力、贪睡能睡的年轻司炉工,困得实在不行了,曾脑火地暗暗发誓:就是讨吃要饭也比干这活儿好,今后再也不让娃儿长大了做这个倒霉营生。

不难想到,司机们如果没有对安全的十分敬畏,没有自觉的控制力,在消耗大量体力下还要精力集中瞭望不能有闪失,还真是难以做到。

模范机车组严师出高徒

上世纪80年代初,解放型号机车跑矿山条线,这是个“学习‘毛泽东号’模范机车组”。有一位新入职的青工选择来口泉沟跑矿山线,他的理想是当一名运输煤炭的火车司机。他从司炉工做起,当握起大钢板锹,看到满身是黑煤沫子,就连擤出的鼻涕都是污黑时,再有那复杂难行的线路,这种苦脏累险的机车乘务员工作,让怀揣梦想的他多少有些后悔不已。

经过前前后后的思想斗争,他拷问自己的良心:自己选择来口泉沟跑车不就是想干一番事业吗?越是困难越才能干事业!很快,他真正爱上了司炉工这个行当。每次出乘中,他咬紧牙关添煤烧火,达到炉膛内砖红火旺、汽足水满的标准,停站时还抓住机会跳下车绕着“大车”给油、擦车,这让司机师傅十分满意。

“学习‘毛泽东号’模范机车组”就是不一般。上面提到的这位新入职青工,当司炉工期间,司机师傅教他学操作规章,教他熟悉机车构造,且不时地亲自检查他的“学以致用”。有一次,这位青工接班后用小镜子确认锅炉后部的“铅堵”时,他把镜子放在钢锹上了只是了草地往炉膛里伸进去了一下,还未细看就收起钢锹。“你这是看‘铅堵’吗,这是不想要小命了,重看!再有一次你给我滚蛋!我这先进班组的荣誉不能让你毁了!”他的背后,响起了司机师傅的吼声。

师傅的严厉,他算是又一次地领教了。

真实版“人群堆里跑火车”

在矿区里,有的矿工家属住房就建在距线路不足5公尺的两侧,铁路线成了大人小孩出门或回家的必经之路,常常和行驶的车列争分夺秒似地抢越线路。这些人还时常坐在铁轨上闲聊乘凉,对过往的火车习以为常,安全意识很差,这就出现了“人群堆里跑火车”的现象。

更后怕的是,家住在铁路边和煤台附近的一些男童,竟然在火车接近时在铁轨上平放上一枚枚铁钉子,让驶过的车轮锻轧出一把把小刀,算是游戏成果,却使司机的心悬到了嗓子眼,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当然,男童做这种事若被家里大人知道了是要挨打骂的。对这些险象,司机必须练就“火眼金睛”的观察分析力和极强的防范意识,能够准确地发现判断行人的动态,及早采取降速和制动停车,平均每个月都能防止几十起路外人身伤亡事故。

那时候,据说四老沟矿区有个更胆大的中学生年龄的孩子王。这男孩子每次偷偷跑到叔叔家与同龄的叔别“小弟”玩耍时,他从来不坐公交车,都是扒着运煤车列从矿上下来。到了叔叔家,赶上中午婶婶会给他做煮挂面飘荷包蛋的好吃食,再与“小弟”下几盘象棋,盘盘皆胜。这孩子王吃过午饭,下够了棋,他便匆匆起身告辞。临走时,婶婶会给他些零钱,并千叮咛万嘱咐他坐公交车回去。他接过钱,嘴里应承着,出门不远,转到屋子的后面,看到正好有上行的空载车列慢腾腾地开过来,便箭步飞身,一个猿猴探臂,三把两把攀援住车皮外的铁梯,接着便把自己的身子吊在敞车侧壁上端,踩稳铁镫子,冲着出了门并跟踪送他的“小弟”挥起一只手,再扮个鬼脸。

这场景让“小弟”看呆了,感叹这真是“踏上飞快的列车,像骑上奔驰的俊马”。他好勇敢,好潇洒,简直就是电影《铁道游击队》里的队长刘洪。

人有人言,车有车语。机车的语汇里有经过有人或无人值守道口的警示鸣笛声,上下行会车时相互间有蜻蜓点水式的调皮问候声。遇有雨雪天、雾天、刮大风等恶劣天气,机车会发出驱赶铁轨上或铁路两边行人以及牲畜的刺耳鸣笛声,还有火车发生重大事故时经久不息的汽笛长鸣声及呜咽声等等。

突运煤炭会战多拉快跑

上世纪70年代末进入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各行业需要大量的煤炭,矿山线上有10多台机车没日没夜地运输煤炭。在多次突运煤炭大会战中,没有任何的物质奖励,只是每月在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给优胜者在竞赛光荣榜上贴个小红旗。

尽管如此,司机们依然热情高、干劲大,竞赛看谁跑得趟数多,看谁拉的车皮多,看谁的机车节煤节油多,看谁的机车无故障无违章,其核心比的是责任心和技术业务。在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中,矿山线上的所有机车班团结奋战,比学赶超,次次完成突运煤炭大会战任务,不仅受到机务段、大同铁路分局、北京铁路局的表彰,就连大同矿务局也送来了表扬信。司机们闻此,开心自豪的劲儿溢于言表。

在大同矿区,当“开采太阳”的矿工兄弟采掘出煤炭装车后,由火车司机集运到口泉站编组成一列列车再发出,将煤炭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国各地,使得发电厂电机飞转,钢铁厂熔炉通红,食品店美味飘香,也让万家灯火齐明,使每家每户在寒冬里生发了温暖,在酷暑中送来了凉爽。就以首都北京为例,城镇居民家庭每三盏照明电灯中,至少有一盏是用大同煤炭装车经口泉支线输送到电厂发电送去光明。

50年间运出煤炭15亿吨

在现代工业中,大同煤炭是工业食粮中的精品,畅销全国电力、冶金、建材等多个行业,以低硫、低灰、发热量高驰名中外。大同煤矿生产的天然优质动力煤,承担着全国近百家大型骨干电厂的电煤生产和供应任务,支撑着全国多家大中型企业生产,并出口欧、亚、美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自从大同有了火车,似乎它的使命就是为了运输煤炭,几乎运走了大同地区所有煤矿生产的煤炭,难计其数。

被称为“乌金”的大同煤炭,老一辈大同人说起“口泉块煤”来,依然津津乐道。“口泉块煤”,燃烧起来火力十足,呼呼地带着风声,早在明清时期就在全国赫赫有名,是中国煤炭最早的品牌,北京、天津一带的煤商都用“口泉大块”作为招徕顾客的招牌。

也就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始,随着党中央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口泉站煤炭外运量大幅增加,成为了全国铁路最大的煤炭装车工业站之一,逐渐发展为拥有12个装煤集配站,3条矿山线,4条装煤专用线,38个装车点的一等站,进入全国铁路货车到发、编解调车作业主要编组站序列。口泉站发出的载煤列车经过平旺站等大同铁路枢纽的车站,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

“侏罗石炭,杳淼湖水,口泉块煤,享誉京津。”一列列火车轰鸣着,驰骋着,把口泉沟里新鲜出土的“乌金”输送到祖国需要的各个地方,温暖千家万户,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口泉支线建成使用走过逾百年的风雨历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几代火车司机为了多运煤炭支援国家建设,多拉快跑,甘于奉献,从大同解放至上世纪末的50年间外运煤炭共计15亿吨,也曾保持过矿山线这种高坡度、多弯道山区铁路行车30年无任何责任事故的安全纪录。

“枪换炮”迎来内燃机时代

不得不说,煤炭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在能源工业和国民经济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建国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一直占2/3以上,并将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保持其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煤炭与石油、天然气、水资源、地热等能源并列在现代工业用途中,煤炭则是火力发电工业中的“固体血液”。

进入21世纪后,因煤而兴的口泉沟一带煤炭资源枯竭,各煤矿的产煤量减少,运煤的火车也随之减少。年,新一代和谐型内燃机车,替代了年起使用的东风型内燃机车。从年起使用了内燃机车后,驾驶室里没有了煤灰,工作条件和劳动强度大为改善。同年,告别了蒸汽机车时代,人们再也看不到喷云吐雾的壮观景象,再也听不到汽笛鸣响的粗犷高亢,还有车轮与铁轨的铿锵撞击。

这些变化,像一个缩影,展现了大同铁路的百年发展史,也体现出铁路人的工匠精神。正是一代代铁路人的奉献与传承,才有了中国铁路蓬勃发展的今天。这是铁路人的骄傲,更是铁路人生活的精气神。

的确,口泉机车队几代火车司机用忠诚和情怀,用汗水和心血,用智慧和技艺,像煤炭一样燃烧自己,给众生和社会送去温暖的人间大爱,所表现出的无畏艰险和奉献精神,同样会记录于“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的史册中。

百年荣光,薪火相传。今天的湖东电力机务段(大同机务段并入该段)人,挺起铁脊梁,承担起以大秦重载铁路煤炭运输为主要运量的时代重任,朝着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目标,拓步新征程,开辟新高地,成就新辉煌。   

1.年初建的口泉站。

2.上世纪60年代矿山线运煤列车。

3.上世纪70年代解放型机车司机赵士俊开车的样子很帅。

4.上世纪80年代行驶在口泉支线上的运煤列车。

5.繁重的工作之余,解放型号机车组饶有兴趣地照张“全家福”。

6.上世纪80年代运煤繁忙的口泉站。

7.上世纪80年代大同机务段前进型机车学习“毛泽东号机车”模范机车组。

8.年8月口泉机车队获得段级安全生产实现一周年锦旗。

9.解放型机车组合影,身穿“油包”的他们面带笑容表露出自信和乐观。身穿“油包”的他们面带笑容表露出自信和乐观。

10.认真开好出乘前预想会,保证行车安全。

11.上世纪80年代初,司机们聆听机车机务段领导的突运煤炭大会战动员讲话。

12.老司机钱文生个人照透出了果敢与坚毅。

13.上世纪80年代新建的口泉站。

14.上世纪80年代前进型蒸汽机车司机工作情景。

15.上世纪80年代口泉站蒸汽机车调运装煤车列。

16.年,东风型内燃机车牵引调车列空车进入白洞矿,摘掉空车后连挂装煤车列返回口泉站。

17.年,司机焦长利检查保养机车东风型内燃机车。

18:年,中年司机田海斌全神贯注地驾驶和谐型内燃机车。19.如今的口泉站运装煤车列大幅减少,18股线路只停留一列待装煤炭空车。

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国之重器大秦重载铁路线开通往事

揭秘50年前太焦铁路改道沁县武乡榆社的往事

百年正太铁路

见证太原的改变,见证石家庄的兴起

这位“正太”岁!山西“约会”河北!

隔断山西与外地?阎锡山修建窄轨铁路的目的是什么?

修窄轨是因为闭关自守?错!且看山西近代窄轨铁路成因之谜

从修筑同蒲铁路看阎锡山的经济政治谋略

细说阎锡山在同蒲铁路建设中的经济账

亲历年北同蒲铁路通车,我以为火车是会跑的房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ushana.com/ysfb/95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玉扇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